close
紫禁城


 
北京城的中心,有一組金碧輝煌的建築群,殿宇重重、樓閣層層、千門萬戶、巍峨庄嚴,這就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帝王宮殿──紫禁城,又名大內,現稱故宮。
  • 故宮三大殿


故宮“太和殿”、“中和殿”、“保和殿”,俗稱三大殿,是北京中 軸線上的主要建築,也是紫禁城中最高大的建築。


太和殿就是人們俗稱的“金鑾殿”,面闊11間、進深5間,殿內共有72根楠木柱,重檐四阿廡殿頂,彩畫雙龍合璽大點金,是封建社會最尊貴的形式。大殿通高37.44米,是我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物。



太和殿內有6根蟠龍金漆柱,中設楠木金漆雕龍寶座。民國袁世凱曾將寶座搬走,換上西式高背大椅,1964年寶座才回歸原位。寶座左右有對稱的寶象、角端、仙鶴、香筒等,都是銅胎嵌絲琺琅制品。象駝寶瓶,內盛五谷,象征太平五谷豐登。角端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,可日行萬里,通曉四方語言,衹有明君,它才捧書而至,護駕身旁。


殿頂正中為穹隆圓頂,稱藻井,鎮壓火災之意,井內巨龍蟠臥,口銜寶珠,叫軒轅鏡 ,相傳是中國遠古時黃帝所造,以示自己是正統皇帝。鏡下正對寶座,但現在並不是這樣,據說袁世凱害怕大園球掉下將他砸死,故將寶座後移。  


太和殿是皇帝登基之地,明、清兩代有24位皇帝在此宣讀即位詔書。每年元旦、冬至、萬壽(皇帝生日)三大節及冊立皇後、派將出征、金殿傳位時,皇帝都要在這里舉行儀式接受百官朝賀。


太和殿露台上東設日晷,象征授時﹔西設嘉量,是全國標准量器。殿前有廣場,左右是磨磚對縫的海墁地磚,東西各有100餘儀仗墩石。御道兩旁放置銅制品級山,每行自正、從一品至正、從九品共18級,東西各兩行,文東武西。



舉行典禮時,大臣根據身份跪於品級山旁。 中和殿在太和殿之後,深廣各5間,每南均長24.15米,是一座單檐四角攢尖鎏金寶頂的方形殿宇。皇帝在舉行大典之前先到中和殿暫坐,受官員行禮後再去太和殿。每逢壇廟祭祀,皇帝要在中和殿讀祭文。二月去先農壇演耕的前一天,要在這里驗看種子、農具和祝文。


清代每修玉牒(家譜),皇帝都要在此舉行觀看儀式。中和殿內陳列兩座八人抬肩輿 ,每逢太和殿大典,皇帝都要乘肩輿從乾清門至中和殿。肩輿共分4種:禮輿、步輿.輕步輿和便輿。便輿又分暖輿和涼輿,皇帝平日出入均乘便輿。


保和殿在中和殿之後,廣9間,深5間,重檐九脊歇山頂。明代冊立皇後、太子時,大臣上表,皇帝在此殿受賀。


清代每年正月初下和十五在這里宴請新疆及蒙古王公大臣。公主下嫁時皇帝亦在此宴請三品以上大員 ,定例宴席70桌、全羊63隻、酒20瓶。


保和殿後有一塊巨大的雕石 ,以整塊艾葉青石雕長,長16.57米、寬3.07米、厚1.7米、 200多噸,產自北京西南房山縣。


  • 正陽門


正陽門俗稱“前門”,位于天安門廣場南端,是明、清北京內城的正南門,專供皇帝出入,始建於明永樂十七年(1419年),是典型的城防建築,包括城樓、箭樓、瓮城等,現僅存城樓、箭樓。


正陽門的建築形制和結構体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風格,展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力,具有極高的科學、藝術、文物價值。


城樓、箭樓常年對社會開放,箭樓共有四層展覽大廳,展覽面積800平方米,城樓共兩層展廳,展覽面積 800平方米,兩樓常年舉辦書畫展,出售旅遊紀念品。


  • 坤寧宮


在明代,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宮。面闊九間,原來是正面中間開門,有東西暖閣。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打進北京時,崇禎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寧宮自縊身亡的。


清代,除東西兩頭的兩間通道外,按滿族的習俗把坤寧宮西端四間改造為祭神的場所。從東數第三間開門,並改成兩扇對開的門。進門對面設大鍋三口,為祭神煮肉用。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動。


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、十五,皇帝、皇后都親自祭神。


每逢大的慶典和元旦,皇后還要在這里舉行慶賀禮。 在清代,坤寧宮的東端二間是皇帝大婚時的洞房。房內牆壁飾以紅漆,頂棚高懸雙喜宮燈。洞房有東西二門,西門里和東門外的木影壁內外,都飾以金漆雙喜大字,有出門見喜之意。


洞房西北角設龍鳳喜床,床舖前挂的帳子和床舖上放的被子,都是江南精工織繡,上面各繡神態各異的一百個玩童,稱作“百子帳”和“百子被”,五彩繽紛,鮮艷奪目。


皇帝大婚時要在這裡住兩天,之後再另住其他宮殿。如果先結婚後當皇帝的,就不能享受這種待遇了。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同治、光緒兩個皇帝用過這個洞房。皇帝大婚極為豪華,揮霍十分驚人。同治十一年(1872年),同治皇帝載淳大婚,共耗費白銀一千一百萬兩﹔


光緒十五年(1889年),光緒皇帝載淳大婚,在國家極為貧困的條件下,仍然耗費白銀五百五十萬兩。現在洞房內的裝修和陳設,是光緒皇帝大婚時布置的原狀。


  • 乾清宮


明代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、康熙兩個皇帝,都以乾清宮為寢宮。他們在這里居住并處理日常政務。皇帝讀書學習、批閱奏章、召見官員、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,也都在這裡進行。


乾清宮正殿懸掛著“正大光明”巨匾。這四個大字是清代順治御筆親書的。封建統治者表面上標榜光明正大,暗地裡卻勾心斗角,皇子之間奪取皇位的斗爭是相當激烈的。


自雍正朝開始,為了緩和這種矛盾,雍正皇帝採取了祕密建儲的辦法,即皇帝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,而祕密寫定皇位繼承人的文書,一式二份,一份放在皇帝身邊﹔一份封在“建儲匣“,和皇帝祕藏在身邊的一份一同驗看,由被祕密指定的繼承人來即皇帝位。到了清代後期,由於咸豐皇帝只有一個兒子,同治和光緒皇帝沒有兒子,這種辦法也就無需使用了。


在乾清宮曾經舉行過兩次千叟宴。一次在康熙六十一年(1722年),一次在乾隆五十年(1785年)。第二次規模最大,年齡在六十年以上的有關人員三千多人參加了乾隆皇帝舉辦的宴會,其中大臣、官吏、軍士、民人、匠藝等各種人都有。乾隆皇帝當時還召一品大臣和年齡九十歲以上的到御座前賜酒,並賜予每人以拐杖及其他物品。宴會上聯句賦詩,共和詩三千四百多首。顯示“普天同慶,共享升平”,以安撫民心。


在清代,乾清宮還是皇帝死後停放靈柩的地方,不論皇帝死在什麼地方,都要先把他的靈柩(叫梓宮)運到乾清宮停放幾天。


順治死在養心殿,康熙死在暢春園,雍正死在圓明園,咸豐死在避暑山莊,都曾把他們的靈柩運回乾清宮,按照規定的儀式祭奠以後,再停到景山壽皇殿等處,最後選定日期正式出殯,葬入河北省遵化縣的清東陵或易縣的清西陵。


  • 午門


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。東西北三面城台相連,環抱一個方形廣場。北面門樓,面闊九間,重檐黃瓦廡殿頂。東西城台上各有廡房十三間,從門樓兩側向南排開,形如雁翅,也稱雁翅樓。在東西雁翅樓南北兩端各有重檐攢尖頂闕亭一座。威嚴的午門,宛如三巒環抱,五峰突起,氣勢雄偉,故俗稱五鳳樓。


午門有五個門洞,當中的正門平時衹有皇帝才能出入﹔皇帝大婚時,皇后可以進一次﹔殿試考中狀元、榜眼、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,文武大臣出入左側門,宗室王公出入右側門。左右掖門平時不開,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大典時,文武百官才由兩掖門出入。


午門正中門樓左右的兩座闕亭,內設鐘鼓。何時鳴鐘,何時擊鼓,都有規定。皇帝祭祀壇廟出午門鳴鐘﹔皇帝祭祀太廟時擊鼓﹔皇帝升殿舉行大典時則鐘鼓齊鳴。


清代皇帝每年十月初一要在午門頒發第二年的歷書,舉行頒發儀式,叫“頒朔之禮”。


在明代,皇帝在午門外廣場杖打犯有過失的大臣。明代大臣受“廷杖”刑罰的為數頗多,當場被杖打死亡的也有。


  • 文淵閣


文淵閣位於文華殿的北面,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建成,閣為三層樓房,仿寧波天一閣規制,樓上通為一間,樓下分為六間,取“天一生水,地六承之”,意在防火。


紫禁城宮殿中用以貯藏圖書的主要地方就是文淵閣,世界上最大的叢書《四庫全書》曾經藏在這里,以非常考究的楠木書箱盛裝,安置在書架上。 另外,故宮文淵閣還存放過康熙時編纂的《古今圖書集成》和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,至今仍有重要的使用價值。


  • 天安門


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(公元1417年),最初名叫“承天門,寓“承天啟運”、“受命於天”之意,是紫禁城的正門。


當年承天門 遠沒有如今天安門這麼壯麗,而只是一座三層樓式的木牌樓,牌樓正中懸掛“承天之門”匾額。此樓於公元1451年毀於大火,1465的重建,明末時又毀於兵火,直到清順治八年(公元1651年)重修,才成為今天的樣式,並改名為“天安門”。


天安門總高33.7米,最下面是漢白玉石的彌座,座上為高10多米的紅色墩台,以每塊重達43千克的大磚砌成。墩台上的城樓大殿東西 寬九間、南北深五間,用“九、五”之數,是取帝王為“九、五”之尊, 至高無上的含意。


天安門歷來都是極其神怪的地方,是至高無上的皇權的象征。封建時代頒發詔書和舉行大典都在這裡進行。天安門堞口正中設宣詔台,文武百官於外金水橋南,用一個木雕的金鳳銜著詔書系下來,由禮部官員托著朵雲盤來承接,再送禮部用黃紙謄寫,頒發各地,稱為“金鳳頒詔”。


每當新皇帝即位或冊立皇后,都要在天安門上宣讀詔書,然後才能詔告天下。此外,皇帝每年冬至到天壇祭天、夏至到北郊祀地、孟春祈谷,仲春耕獵都要從天安門出入﹔皇帝巡幸,要在天安門前祭路﹔大將出征,皇帝要親臨城樓舉行送行儀式。


天安門也是“金殿傳臚”之地,殿試之後, 皇帝要在這裡親自召見考中前三名的狀元、榜眼和探花,依次傳呼他們的姓名。


    天安門還是舉行“秋審”、“朝審”的地方。明、清兩代,刑部每 年五月都要將各省死囚的名冊送呈皇帝過目,到八月中旬,皇帝要在天安門前進行最後的判決,這就是秋審。朝審是在霜降前,皇帝對刑部監獄裡的死囚進行審處。



 

 






此行程走中了中軸線, 共花費2個半小時去了解一個歷時400多年的王朝, 只能說是霧裡看花, 但百聞不如一見, 昔日歷史課本的情節一一就在眼前, 心中對於中華歷史博大精深的感動由然而生 (除卻清末那段孱弱不堪的破敗)

p.s. 天安門廣場前小毛的照片就不post了, 免得................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寶尼的異想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